全國咨詢熱線:13580979977 李生
新聞資訊
繼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微塑料后,近日,發表在 The Cryosphere 上的研究論文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Antarctic snow》顯示,南極雪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盡管人類足跡在上個世紀有所增加,但南極洲仍然是一個和平與科學的地方,被認為是地球上僅存的真正荒野。這項研究的出現,說明了在人跡罕至的南極洲也被人類生活產生的塑料所污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 2019 年底從南極洲羅斯島地區收集了新落下的雪樣,并對其進行了分析,以量化微塑料的存在和豐度。經過分析,研究人員在所有南極雪樣品中都發現了微塑料,在 19 個現場樣品中確認共有 109 個顆粒為微塑料。
南極洲羅斯島地區(S1-S19)雪樣采集的地點。圖源:科學雜志《冰凍圈》研究原文
羅斯島地區每個采樣點的微塑料濃度。圖源:科學雜志《冰凍圈》研究原文
研究表示,檢測到的常見的聚合物類型是 PET,它存在于 79% 的所有樣品中。據了解大約 60% 的 PET 生產用于合成纖維,30% 用于塑料瓶。究竟南極洲的微塑料從何而來?研究人員分析,南極洲的微塑料可能來自當地和遠距離運輸。南極環境中微塑料的直接來源可能包括來自研究站的塑料設備碎片、基地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穿的衣服以及管理不善的廢物。微塑料還可能通過洋流的遠程傳輸、海洋到大氣的交換以及短程和遠程大氣傳輸。
南極洲使用的標記標志。在被放置在外面之前(左)和在它們被取回之后(右)。圖源:Evan Townsend
微塑料到達南極洲等偏遠地區的影響是巨大的。研究表示,生物體接觸微塑料會導致生長受限、對繁殖產生負面影響和生物功能受損,對生態系統的壓力越來越大。細菌、微藻和無脊椎動物的表皮群落可以在環境塑料顆粒上形成,這可能有助于入侵物種遷移和引入南極地區。地方性的南極企鵝物種在繁殖季節可能會接觸到微塑料,人為變化的復合效應使帝企鵝物種處于危險之中,目前的模型預測到 2100 年,帝企鵝的數量將下降 81% 。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突出了塑料污染的全球影響,并確定了制定政策以減少其在全球和本地的范圍和影響的緊迫性。
在上個世紀,由于其多功能性和耐用性,塑料已成為世界上最普遍的合成材料之一。盡管它們的壽命很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會降解產生微塑料,當它們存在于環境中時,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生態破壞。目前,微塑料已被公認為海洋環境中廣泛存在的污染物,并且會破壞陸地生態系統,而小尺寸和相對較低的密度也使它們能夠通過空氣傳播并遠距離運輸。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對塑料污染治理的頂層設計布局。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出部署;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又進一步完善了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體系,細化了塑料使用源頭減量,塑料垃圾清理、回收、再生利用、科學處置等方面部署,推動塑料污染治理持續深入。
隨著微塑料今年被列為國際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之一,5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提出要動態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針對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的化學物質以及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他重點新污染物,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同時,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加強抗生素、微塑料等生態環境危害機理研究等。
6月6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發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支持,旨在動員塑料價值鏈上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共同關注塑料污染問題并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終止塑料污染全國行動”也正式啟動。
現在,全國各地不斷推出治理塑料污染的相關政策,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宣傳教育活動,公眾的“減塑”意識也在不斷加強,但距離真正終止塑料污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還地球一片凈土,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來源:中國環境
全球環保科技可降解產品展示
可降解餃子夾
可降解開瓶器
可降解氣墊梳
可降解漱口杯
聯系微信